最近看了一部在中国狂收七亿票房的电影 -- 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。
导演是大家熟悉的赵薇,是她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的毕业作品。
男主角分别是赵又廷和韩庚,而女主角则是新人杨子姗。
我不懂电影,通常看故事多于技术层面。
但感觉上整部电影的灯光打得怪怪的,很多时候演员背着光,乌漆妈黑的;
有时候又有一大盏聚光灯,迎面直直打在演员脸上,很诡异。
还好部分选角蛮符合我心目中想像的人物。
哦,对了,其实我先认识的,是中国女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。
120分钟的电影浓缩了,很多细节深入浅出,没读过原著的观众或许会觉得莫名其妙。
女主角郑薇在台上手舞足蹈唱《红日》的那一段,是我全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幕。
原著写的是《爱的代价》,我觉得电影改得更传神,对比更强烈。
如此张扬的郑薇,在一片喧闹中望着台下转身离开的男主角,无来由的,那一刹那我的心酸到不行。
原来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女配角江疏影也选得很好,那飘逸的神韵、淡漠的悲哀活脱脱就是阮莞丛书中走出来。
可惜她是个为爱情飞蛾扑火的悲剧。
原著的下场,阮莞是一尸两命,比电影惨多了。
反观我对韩庚饰演的林静失望极了,他被淡化得几乎让人记不住他五官。
而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却过火了,和女主角分手的那一幕,我硬生生被他激动的嘶吼吓了一跳 -- 这厮很有当年马景涛的风采。
电影后半段和原著有很大出入,连结局也不一样。
有人说,电影的铺程更符合不圆满的现实人生。
有人觉得,郑薇和林静应该相守。
有人坚持,郑薇应该回到陈孝正身边。
其实我没有偏爱任何一个结果。
也许二十岁的自己,是要忠于原著的,年轻总是无法接受无疾而终的爱情。
然而十年后的自己,倘若我是郑薇,恐怕我亦会如她,选择放弃。
我不喜欢陈孝正,可恨之人总有可怜之处,我对他只有怜悯。
我也不喜欢过分决断和清醒的林静。
无论最初的林静,抑或最深刻的陈孝正,都不会不顾一切地去爱。
在他们面前,全心全意的郑薇注定只能一败涂地。
电影的最后郑薇说得很对,不是不爱,只是大家更爱自己。
郑薇最终也学会了更爱自己,所以她离开了。
但这份不甚美丽的私心,反而是最真实的。
可笑的是,留有余地的我们却总期盼遇见毫无保留的对方。
怎么可能?
p/s:看完书和电影,不知为何脑海中飘着宇田的《开花不结果》,觉得这首歌有《致青春》的feel……
导演是大家熟悉的赵薇,是她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的毕业作品。
男主角分别是赵又廷和韩庚,而女主角则是新人杨子姗。
我不懂电影,通常看故事多于技术层面。
但感觉上整部电影的灯光打得怪怪的,很多时候演员背着光,乌漆妈黑的;
有时候又有一大盏聚光灯,迎面直直打在演员脸上,很诡异。
还好部分选角蛮符合我心目中想像的人物。
哦,对了,其实我先认识的,是中国女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。
120分钟的电影浓缩了,很多细节深入浅出,没读过原著的观众或许会觉得莫名其妙。
女主角郑薇在台上手舞足蹈唱《红日》的那一段,是我全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幕。
原著写的是《爱的代价》,我觉得电影改得更传神,对比更强烈。
如此张扬的郑薇,在一片喧闹中望着台下转身离开的男主角,无来由的,那一刹那我的心酸到不行。
原来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女配角江疏影也选得很好,那飘逸的神韵、淡漠的悲哀活脱脱就是阮莞丛书中走出来。
可惜她是个为爱情飞蛾扑火的悲剧。
原著的下场,阮莞是一尸两命,比电影惨多了。
反观我对韩庚饰演的林静失望极了,他被淡化得几乎让人记不住他五官。
而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却过火了,和女主角分手的那一幕,我硬生生被他激动的嘶吼吓了一跳 -- 这厮很有当年马景涛的风采。
有人说,电影的铺程更符合不圆满的现实人生。
有人觉得,郑薇和林静应该相守。
有人坚持,郑薇应该回到陈孝正身边。
其实我没有偏爱任何一个结果。
也许二十岁的自己,是要忠于原著的,年轻总是无法接受无疾而终的爱情。
然而十年后的自己,倘若我是郑薇,恐怕我亦会如她,选择放弃。
我不喜欢陈孝正,可恨之人总有可怜之处,我对他只有怜悯。
我也不喜欢过分决断和清醒的林静。
无论最初的林静,抑或最深刻的陈孝正,都不会不顾一切地去爱。
在他们面前,全心全意的郑薇注定只能一败涂地。
电影的最后郑薇说得很对,不是不爱,只是大家更爱自己。
郑薇最终也学会了更爱自己,所以她离开了。
但这份不甚美丽的私心,反而是最真实的。
可笑的是,留有余地的我们却总期盼遇见毫无保留的对方。
怎么可能?
p/s:看完书和电影,不知为何脑海中飘着宇田的《开花不结果》,觉得这首歌有《致青春》的feel……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